华夏时报|工信部经济技术研究所:中国工业要达到4.0还有很多课要补

中国要做制造业大国,工业发展吸引世界目光的时候,中国提出工业4.0的目标令人振奋。有人将此视为又一场工业革命,并可能给中国带来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前景虽好,路却不好走。近日工信部研究所人员指出,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年的目标令人看到了新的方向,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工业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补课。

“以前的传统模式不行了,传统的工业化已经走到尽头,国内工业发展需要一场变革。”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11月1日指出,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环境污染、市场变化、成本增加三大压力,这三大压力使得中国工业制造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

“工业3.0尚有距离、2.0还得补课”

在11月1日由易界网在上海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走出去”论坛上,王喜文指出,现在的雾霾天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污染带来,对环境提高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

随着原材料、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成本的增长使得中国过去低端制造的路子很难再继续下去。此外,市场的需要变得列加个性化、多样化,这使得工业产品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工业制造的压力也随之加大。

就中国工业当下在国际所处的位置,工信部领导也对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判断:中国工业发展处于几个序列并行的阶段,2.0补课,3.0普及,4.0示范。

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在哪里?专家指出,以中国与德国工业相比,两者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德国推动4.0为例,德国工业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从3.0的自动化向4.0智能化过渡。研究人员指出,以中国目前的水平来看,还未达到3.0自动化的水平和4.0的规模。

王喜文指出,按照工信部评价,工业3.0尚有一定距离,且中国的工业2.0还得补课。“补什么呢?2.0不仅仅是电气化,还包括工业基础能力、品牌和质量。对中国制造来说,所面临的任务很重。虽然在电子类、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较高,但很多行业仍然需要普及工业2.0、3.0,其他行业要达到像电器行业的水平还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中国4.0的工业还很少,达到智能化的水平还要很长的路要走。”王喜文说。

就中国工业企业的情况,在全国进行调研的安信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朱元俊看来,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的水平差参不齐,主要是地区间的差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区域已基本达到工业3.0的水平,但是西部地区需要补课比较多。”朱元俊表示。

中国海外工业并购前三季达1014亿元

专家认为,中国工业达到4.0,在机制方面还有不少有待改进之处。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史文军透露,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30-40%,而以工业环境已经比较发达的上海为例,目前转化率只有10%左右。

“所以,第一个举措,就要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的障碍。接下来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方面,要突破一些瓶颈和障碍。”史文军表示,这种障碍可以通过改革国有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培育新型研发组织和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平台,或对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网络进行改制来实现突破。

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为实现自己工业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猎取适合自己的工业项目或技术。而中国资本在海外并购的案例和规模,也在今年创下了历史新高。

据易界网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约合1.08 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全年的并购规模只有700亿美元(约合4734亿元人民币)。

在前三季1600亿美元中国资本在海外的并购中,热门的TMT行业占260亿美元(约合1758亿元人民币),第二个主要行业工业,则达到150亿美元(约合1014亿元人民币)。这其中不乏像美的以40亿欧元(约合299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库卡,以及海尔54亿美元(约合365亿元人民币)收购GE的白色家电板块等知名案例。

“与2013、2014年的并购不同的是,无论是从数量和交易的体量,前几年并购的多为国企。但今年民企业对外并购交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国企。”易界网董事长冯林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前一条
后一条

证券日报 前三季海外并购逾1600亿美元

摘要:671宗交易中,上市公司实施的并购案达77宗,占比56%。前三季度海外并购交易量逾1600亿美元,上市公司实施的并购案达77宗占比56%。 11月1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