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经临近末尾,这一年,全球经济圈并不平静。岁末的美国大选,更是给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带来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薄纱。
而2016这一年,中国整个并购的浪潮,尤其是跨境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也是越来越大。这一切是机遇还是挑战? 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并购高峰论坛暨并购项目洽谈会上,众多在一线从事跨境并购的专家坐在了一起,回顾中国跨境并购这一年,给出了他们的2016跨境并购印象。
在2016年我们看到很多蛇吞象的交易,在过去一年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企业有非常高的杠杆,通过大量的蛇吞象小公司跨界或者同行业收购海外远远大于他们体量的公司。
我们自己今年完成了四起并购案,两起是比较有意思的是都在体育领域,因为在过去一年体育领域的并购是一个非常热的新聚焦,英超的版权卖给苏宁卖了5.6亿英镑,而且卖的只是中国区的版权,这个价格比过往买英超的版权至少高了几十倍。
我们可以看到体育特别是足球在过去的一年里面是跨境并购高速增长的领域。我们今年宣布的一个交易是帮助光大和暴风组成的基金去英国收购全球最大的足球版权公司,它拥有英超、德甲等等各个地方的版权,他们把这个版权在世界范围内分销。
我们通过一个中国的上市公司和金融财团带一个利润并不是非常高的上市公司去收购一个大概年利润有五个亿到六个亿人民币的一家体育公司。这个交易,对中国的体育界并购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交易,而从蛇吞象的角度来说也是一起非常有意思,有代表性的交易。
关键词:中国惯例
张伟华
联合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前端时间美国证监会起诉了一个美国公司的控制人。事情是今年4月份的时候,美国一家半导体公司公告说有人宣布已经买了5%该公司的股份,同时向他们发出了一个不请自来的报价函要溢价,要用大概43亿美金买这家美国的半导体公司,而且是来自咱们深圳的几个投资者,但是这个所谓的公告不久之后公司控制人又出了一个公告说已经把自己一部分期权卖掉了。
实际上这是在并购交易里面经常见到的一种把戏,就是用虚假消息或者是利用证监会一些所谓的漏洞来推高股价之后获利的方式。很快这个公司的控制人就被起诉了。但是为什么他要用中国投资者作为一个幌子?这就可以看出中国买家在跨境收购中的地位和。另外,他在上传的交易文件条件里面说所谓中国深圳的买家是不需要用融资作为交易先决条件的。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买家在全球跨境交易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2016年,我觉得还有两个事可以提一下,第一,这一年我们看到更多的中国买家以更加激进的方式在海外做收购。在承担风险这么一个角色上,现有的中国买家要更多地去承担交易的审批风险。
我以前是在体制内作为国企出去跟老外谈,我是从来不接受外国政府的审批风险,什么意思呢?如果外国政府不批,那我们交易双方拍拍屁股都可以走人,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国买家都愿意接受说,如果某一个外国政府监管机构不对交易进行审批,那中国买方应当承受相关不审批的风险,要给对方钱,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谈判方式。
我们发现中国企业以前是学习别人的惯例、追寻别人的惯例,但现在中国的买家也开始逐渐在市场上创造除了自己的“惯例”,所以创造惯例也是成为今年值得关注的这么一个题目。
什么是创造惯例呢?以往我们知道买卖双方经常在交易里面分配风险,比如说签完交易之后到交割之间如果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那我这个买方有权走人,那怎么是重大不利变化呢?所有人都会对这个重大不利变化定性,就是说目标公司或者目标标的的变化,现在公司不仅要定性,我还要定量,比如如果给目标资产营收带来了X%的损害,我就有权退出交易。所以现在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在市场上形成自己这样一个做法。
关键词:话语权
薛冰 汉坤律师事务所 律师
在过去2016年的时候,UBER和滴滴的并购交易在中国市场上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点,我们汉坤律师事务所在这个交易当中实际上是这个项目的中国法律顾问,这个交易也是被全球市场所关注的,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或者说在整个市场当中出现一些能有话语权交易的表现。
关键词:跨界
王文杰
德勤会计事务所 财务咨询合伙人
刚才冯总这边有两个字,我听了特别有感受,就是跨界。我在2016年见了特别多跨界交易,这是以前少有的。我们今天的题目说跨境并的购痛点,其实我们做顾问天天做项目都会有点痛,跨界为我们做项目是带来一点挑战的,尤其是今年我们见过的这些项目中,很多中国投资方考虑跟他们没有关系的标的,比如说一个房地产的公司去收购一个保险公司,比如说一个做食品饮料的买一个银行或者说做制造业的买一个游戏的公司。
其实这个就是说可能背后有很多动机,可能有一个更大的环境,刚才没提到,就是整个货币汇率等等的方向,大家的预期会影响到大家做一些跨境并购的意愿,可能跟整个大环境比如说前半年A股市场比较好、投资能力比较强的时候,A股公司本身像一个交易所一样,就是有很强能力吸收一些哪怕是跨界的标的,这对A股公司估值也是很好的管理工具。
尤其是跨境的时候,跨界项目我们中介就要做很多工作来说服卖方,除了卖方的股东,可能还有对方国家的一些监管机构等等,要说明白我这个买家是准备好做这个项目的,他并不是说说就算了,其实他对日后的管理有没有做好准备。
当然了,其实我们也见过很多不同的案例,在2016年确实很多跨界并购是成功的,整个国际的并购市场要开始慢慢消化中国企业对并购这种决心。哪怕说它是跨界的,在国外一个卖家来讲,可能就是做一个挺有规模的跨界项目。但对中国企业来讲,这可能只是一个转型的开端,公司需要透过交易转化整个企业的战略等等,所以这也是我们2016年作为中介为我们客户服务的时候见到一个过往没有见过的比较特殊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