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晓庆
每经编辑 文多
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总体趋冷,并购宗数较2017年上半年减少42起。但需要看到的是,主要是中国企业到美国的投资或下跌了70%~80%,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去冒风险、花高成本收购美国企业;但中企到欧洲、澳洲等市场的投资并购保持平稳,对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收购则增速非常快。
今年上半年跨境并购交易总体趋冷,业内人士多有项目量大减同时成功率下降的感慨。
据易界(DealGlobe)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编著的《2018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总体趋冷,中国跨境并购宗数较2017年上半年减少42起。今年上半年披露金额的交易为141起,总金额710亿美元;去年同期披露交易金额的交易为166起,总金额537.3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披露交易金额的交易为167起,总金额1281.67亿美元。
近日,易界创始人兼CEO冯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从2017年到2018年,伴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化,中国企业的跨境投融资活跃度有所回落,投资方向和策略上也有所转向,但这也是脱虚向实,回归理性的表现。
+
NBD:今年整体环境变化很多,比如审查趋严,有观点认为跨境并购将大降温,您对此怎么看?
冯林: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从2014年开始高速成长,2016年中国企业整体跨境并购交易数量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2017年有所回落,去年整体跨境并购交易额差不多跌了30%。今年受宏观环境影响,包括整体国际形势、监管环境和中国资本环境的变化等,跨境并购从一个层面来说是进入了一个下滑的通道,金额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中资跨境并购还是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
第二,未来跨境并购的专业化、成熟度都会不断加强;
第三,如果我们把跨境并购定义为“走出去”和“引进来”,今年境外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又在逐渐提高,因为中国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而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对回落,导致资产价格也相对下降,这就给了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一个良机。我们在过去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面也有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想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购。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在不停地周期性波动的,在2014年之前,更多的还是国外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在2000年~2014年,而2014年后,中国的对外投资流量逐渐超过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
我认为跨境并购总体趋势一定是向上的,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因为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家迫切需要引入境外的核心技术、核心品牌,同时也需要境外核心渠道来帮助他们的产品走向全球化。所以我认为目前是短暂性的、波动性的一个相对低点,但是在整体环境趋好之后,我是非常看好跨境并购增长趋势的。
NBD:今年在趋势方面,除了刚才提到的跨境并购数量、金额可能会有所下降外,在行业、地区等方面呈现怎样的趋势?
冯林:从地区上,由于美国的监管变得更为严格,所以中国(企业)到美国的投资可以说是“断崖式下滑”,今年上半年可能下跌了70%~80%,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去冒风险、花高成本收购美国企业;中企到欧洲、澳洲等成熟市场的投资并购是保持平稳的;而中资对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的投资收购增长速度非常快。
从产业上,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交易从地产、娱乐业等转向了TMT行业、装备制造、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等产业,尤其是医疗行业增长非常明显。中国医疗行业在国内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医疗具有非常强的抗周期性,所以在现阶段,医疗是一个非常适合去投资收购的核心行业。而一些敏感行业的收购阻力则在加大,比如半导体、传感器等相关行业,不仅是美国的审查十分严格,欧洲也会相对比较谨慎。此外还有更多变化体现在买家的组成、大型交易的减少等。
NBD:随着中企海外并购之路的不断升级,对企业家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冯林:中国企业家过往在跨境并购上,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获利,而在未来,这会越来越难,也会越来越少。现在企业家都变了,一是越来越务实,二是对产业协同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如果他自己懂一个行业,跨境并购成功的概率要高很多,风险也要小很多。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家面临着非常大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在并购方面一定会变得更为谨慎。
而在投后管理方面,我觉得人才引进和管理体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市场的确够大,国外的品牌被中国企业投资或者收购后,也希望和投资者一起来做中国市场,而问题就在于是否真的能做起来,投资者是不是懂这个行业、能否帮它去落地,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
NBD:您认为如芯片等代表的硬科技领域,中国企业目前面临哪些壁垒?应对之策又是什么?
冯林:今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技术型企业仍然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加强知识产权,构建核心技术壁垒,肯定是中国企业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中国企业是要建立自有的知识产权,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拥有核心技术,比如商汤科技、华为等,而这个背后无非来自于人才的培养引进、资本的投入,并且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给了这些企业一个温床去进行一系列试验。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其实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使命,就是要发展中国自有的相关技术。
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收购投资的方式,既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收购,也可以考虑做一些少数股权的投资。其实中国过往这段时间,企业做的收购远远多于投资,但从监管、风险防控的角度,做投资有的时候可能会更容易。所以我建议,如果在收购比较困难的情况之下,企业可以围绕着技术引进,以参股、合资的方式去做一些工作,这也是另外一条道路。